作者: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刘荩一 陈义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12-19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将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列为重点工作。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从现实、价值、实践三重向度精准定位,深入剖析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应然、实然和必然状态,使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时代感、使命感、归属感。
现实向度:增强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感”
目前,职业教育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中面临与现实需求共时性困难、实践性乏力、畏缩性停滞等挑战。彼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审时度势及时确立“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改革理念。
把握职业教育历史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是伴随西方现代生产技术的传入,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体制。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无论是萌芽于春秋时期的专门技艺教育,还是成熟于新时代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逐渐突破了被定位为“层次教育”矮化、窄化的藩篱,上升到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度,但是寻根溯源仍然清晰可见职业教育的“亲产业性”本质属性。从实训基地到产业学院,再到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职业教育不断创新组织形态,动态性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因此,职业教育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洞悉国内外产教融合形势。产教融合源起于美国的合作教育,后来西方国家立足于行业发展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不断创新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形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育人模式和日本的“产学官”模式。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产教融合的模式不断在创新中优化提升,但多元异质主体间仍然存在发展目标、利益追求、绩效价值不同的多重矛盾。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是破解“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力度不足的新方法。
审视技能型人才需求态势。教育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的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足以看出职业教育在缓解劳动力结构失衡、破解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说,“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在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面向社会育人、市场育才、行业炼技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价值向度:增强职业教育改革的“使命感”
在建设教育强国、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积极开展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实践探索,对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动能、深化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需求、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发展战略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推动异质多主体从“生态圈”到“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组织形式不断迭代更新,从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直至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圈”逐渐在强调多主体共融发展中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能够凝合力、集资源、成大事,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多元异质主体价值追求的同向同行。
实现技能型人才从“供需失衡”到“精准供给”。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从教育链人才培养结构来看,力争使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支撑起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制造业强国的目标。但数据显示,我国重点领域技能型人才的供给缺口仍然很大,预计2025年缺口接近3000万人,技能型人才“供需失衡”问题,亟待在产教融合实践中破题。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在推进政校行企实训实践资源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动与市场需求和产业布局相匹配,实现对技能型人才的“精准供给”。
助力职业教育办学从“孤立封闭”到“互联互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旨在通过不同教育类型的纵向贯通、不同教育主体的横向融通,实现对高理论素养、强实操技能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和行业发展需要,在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在多主体协同参与育人的实践中,实现技能型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完美对接。
实践向度:增强职业教育改革的“归属感”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坚持资源、技术、人员等要素共享,使政府、学校、企业以共同利益为连接点,形成彼此共赢、和合共生的共同体,从而增强职业教育改革的归属感。由于社会分工和“术业有专攻”的日趋细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各主体呈现“疏离”而非“共融”的现象。破解此问题,需要纵深推进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有效增强“产”“教”一体化程度。
共建多类实践中心是“归属”的基础。为了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主体从理念上的“共容”到行动上的“共融”,需要通过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将政府、学校、企业三个单体统整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共同目标中。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要在瞄准政策导向、行业需求和区域特色的基础上,立足于不同实践中心的功能属性,积极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实践中心、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服务实践中心、以学校为主体的融聚教科研资源的校企实践中心,真正实现黄炎培先生所说的职业教育要“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共享多种特色资源是“归属”的关键。政府、学校、企业具有不同的利益追求、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行为规范,其所拥有的资源属性也各具特色,职业教育多主体要抓住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放型的组织属性,面向社会融聚、共享各类“产”“教”资源。一是可以借助智能化数字平台,推进政校行企政策互通、信息联通、服务共通,增强多主体间的凝聚力。二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抓手,聚焦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的联合培养,推进技术服务生产、应用、转化的开放共享。三是以行政命令、合作项目、社会契约等方式,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各主体间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的互联互通。
健全多维推动机制是“归属”的保障。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需要将外部关联和内部协同要素进行整合,多维推动机制是促进产教融合多主体多要素共融发展、技能型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的重要保障。一是健全政府主导的资源协调机制。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角色功能,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区域特征,通过政策合理调整、引导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资源的分配和流向,确保学校、企业、公共实践中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二是健全多方发力的激励机制。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需要健全经费投入基础性保障和优惠政策激励性保障相结合的“兜底+增值”机制。三是健全多主体多中心协同治理机制。依托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需要各主体在纵向和横向上健全各实践中心人才培养、信息共享、技术共研的政校、政企、校企治理体系,以保障各实践中心的有序运作。
(作者刘荩一系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义新系滨州职业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zhaoq)